皆是她昨日偷取不曾记录在册的。
&esp;&esp;她看了一会,面上笑意愈盛,沉香袅袅间,便又看见了那个长身玉立、清贵无双的男子。
&esp;&esp;遂起身将书册重新送回石渠阁,召来夷安长公主吩咐了一番,按下她的各种阻止,换上男装,无声无息出了宫,策马往杜陵邑去。
&esp;&esp;原来,她喜欢的不是像师父那样的人。
&esp;&esp;她喜欢的就是师父。
&esp;&esp;如此,和师父在一起。
&esp;&esp;以后他们的孩子,便是她想要的血亲。
&esp;&esp;漫天大雪,她离宫奔赴渭河畔,他们初遇的地方。
&esp;&esp;后来很多年,她都觉得这个行为于一个帝王而言,无比幼稚,像失心疯一般。
&esp;&esp;但也不曾后悔。
&esp;&esp;这是她漫长人生中,在他的规训下,为数不多的放纵。
&esp;&esp;这年她十四岁,初尝情滋味。
&esp;&esp;作者有话要说:
&esp;&esp;抱歉来晚了,发个红包吧~
&esp;&esp;第31章
&esp;&esp;翌日, 酉时初,夜色深浓,风雪依旧。
&esp;&esp;江见月骑马行经一昼夜, 这会总算到了杜陵邑。
&esp;&esp;长安至此一百五十余里,放在平常三四个时辰也到了。但她出发时已是傍晚时分,待出了长安城上了官道,便已漆黑一片。加之雪路凝冰, 马蹄打滑, 莫说策马疾奔,就是打马慢行都困难。
&esp;&esp;才走出五六里,拐过一个弯,朔风呼啸而过,震落秃枝残雪无数。她才要抬手避开,未料雪块砸在马头,碎屑迷眼,坐下马一声嘶鸣,前蹄扬起,险些将她掀翻在地。
&esp;&esp;她便不敢再骑马,遂下来牵着它走了一段。
&esp;&esp;风雪严寒,天黑不见五指,于她而言,亦不算什么。
&esp;&esp;甚至因手中多牵了一匹马,马上一侧悬着弓弩,藏着火折子,一侧系些夷安硬塞给她的点心,腰间还佩有一柄匕首,她觉得格外安全。
&esp;&esp;她低眉看身上厚厚的披风, 感受内里锦袍柔软,想若是当年有这般多的东西,遇见师父时,也可少狼狈些。
&esp;&esp;又想不那般狼狈可怜了,师父会不会就不要她了。
&esp;&esp;不会的,师父还是会带她回家。
&esp;&esp;师父是那样好的人。
&esp;&esp;夜格外黑,她却还是能看见他的模样。
&esp;&esp;不知走了多久,周身都热了起来,雪也小了些。她从包袱中拿出点心,大半都喂给了马儿,只留了极少给自己。
&esp;&esp;一来她离宫时饮了盏参汤,但是马用得突然,未必是饱腹上路。
&esp;&esp;见到师父,要告诉他,这一路而来,她安排得很妥帖。
&esp;&esp;除了这些细枝末节处,她能够照顾好自己。
&esp;&esp;她还让夷安在宫中假扮了她,随身亦有隐在暗处的三千卫。
&esp;&esp;后半夜雪彻底停了,她打马至渭河南岸时,乃晌午时分。
&esp;&esp;去杜陵邑需过渭河,河上有桥本没什么。只是前有连日雨,后有连夜雪,涨水落雪,桥被埋在冰雪中。
&esp;&esp;江见月确定了桥的位置,翻身上马,奈何冰面太滑,马蹄打跌,一下将她掀翻在地。如此只能再次牵马而行。
&esp;&esp;之后入山中,寻山路,亦是这般。
&esp;&esp;杜陵邑依金仲山而建,殿宇在半山。上山被雪封的路虽有被打扫过,但依旧架不住风吹雪覆,根本没法骑马上山。
&esp;&esp;她索性弃马而行,深一脚浅一脚往山上走去。
&esp;&esp;披风袍摆都湿了,皂靴也浸了水,还有不慎摔倒枯枝划伤了脸,手背皮肉被磕破,但也没有阻止她的脚步。
&esp;&esp;尤似五岁那年的除夕,她饥寒交迫,跌在风雪呼啸的渭河边,明明已经没有力气。却依旧饮冰啖雪咬牙往前爬去。
&esp;&esp;爬出的每一寸距离,都无限靠近师父。
&esp;&esp;是天意,也是人为。
&esp;&esp;看见伫立的高碑上“杜陵邑”三字时,她长吁了一口气,团团白雾从口中弥散。
&esp;&esp;一路都有守卫,一路她都进的畅通无阻。
第一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