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记得,在颁奖台上,孙英看着她,那双眼睛里,没有嫉妒,只有一种属强者之间的纯粹不甘和战意。
忆起往昔,叶语莺的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了一个极淡的的弧度。
江城在这些岁月里,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发达,一切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一切都不像记忆里那样充满饱满的色彩。
她曾短暂以为,她们之间的竞争,会贯穿她们整个青春,从市里,到省里,再到……全国。
可在中途,她选择离开自己热爱的跑道——因为她有了更热爱的事情。
如今,孙英成了那个替她、也替她们那一代所有短跑运动员,站上了世界舞台的人。
她的成功承载着那些半途退出或是因为伤病而遗憾离场的运动员的梦想。
而叶语莺,却早已走在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上。
最终,原来留在赛场上并站上巅峰的人,是孙英。
叶语莺缓缓地,收回了思绪。
她拿出手机,在搜索框里,输入了“孙英”的名字。
屏幕上,立刻跳出了无数条关于这位“亚洲女飞人”那光芒万丈的新闻。
有她打破亚洲纪录后,身披国旗,在赛场上怒吼的瞬间;也有她为各大国际品牌拍摄的、充满了力量与美的商业广告。
叶语莺看着屏幕上那个,依旧扎着高马尾、眼神却比当年,更要坚定和强大的孙英。
她眼神极为复杂地看着这些关于孙英的报道,由衷为她感到高兴。
这天下午,叶语莺受邀参加了江城卫视一档科技访谈栏目的录制。
访谈很顺利。她穿着一身裁剪立体的女士正装,提前坐下,才将那根银灰色轻质拐杖交给工作人员带离舞台。
坐在演播厅的沙发上,面对主持人那些关于技术、关于创业、关于网络舆论的尖锐问题,她回答得冷静、专业,言简意赅,但是不失站在初创型企业角度上的谦逊。
节目录制并不长,只是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结束后,叶语莺在丁楚的陪同下,从演播厅走了出来。
就在她们穿过那条挂满了明星海报的走廊时,却发现走廊的另一头,被一群记者和摄像机,堵得水泄不通。
“叶总,辛苦了。”台里的主持人贴心地迎了过来,“外面还有个采访,可能要麻烦您从后面的出口走一下。”
叶语莺淡然点头:“没问题。”
她轻轻握紧拐杖,绕过后台通道,刚推开门,外头阳光骤然倾泻进来,照得她眼睛微微眯起。
耳边传来了记者嘈杂的声音。
被人群簇拥在中心的,是一个穿着国家队红色运动服、扎着熟悉的高马尾,浑身都散发着一种属于顶尖运动员的强大气场的女人,正在众多记者的围堵下
微微透出一丝不耐烦。
“请问您对这次奥运会的400米,有几成把握?”
“您在本赛季跑出了个人最好成绩,请问您在训练周期中做了哪些特别调整,以备战奥运?”
“针对美国队的天才新星瑞妮道森目前的绝佳状态,您是否有应对策略?”
是孙英。
叶语莺的脚步,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她看着那个,在无数闪光灯下,依旧眼神锐利如鹰、意气风发的女孩。
那张脸,比八年前更成熟,也更坚毅,但那股子深入骨髓的、不服输的骄傲与自信,却一点都没变。
仿佛,只是一个恍神,她们就从当年那个省运会的塑胶跑道,来到了今天这个被聚光灯和名利所包围的洪流中。
好陌生的感觉。
就在叶语莺准备收回目光,从另一侧绕开时,人群中的孙英,也仿佛心有灵犀一般,猛地,抬起了头。
她的视线,穿过了所有喧嚣的记者和闪烁的镜头,精准地专供那该额,她曾在少女时代,追逐了无数次却从未能真正超越的身影,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四目相对。
两人,都愣住了。
孙英看着那个拄着拐杖、穿着一身干练西装,比以往沉稳清冷不少的熟悉又陌生的叶语莺。
她那双总是燃烧着傲气火焰的眼睛里,第一次流露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震惊。
下一秒,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记者都深感意外的举动。
“不好意思,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
孙英匆匆打断了采访。
然后,她推开身前的记者,像一条红色的蜿蜒消息,穿过人海,朝着叶语莺的方向,快步走了过来。
“叶语莺!”她的声音,依旧是那么的清亮,充满了力量。
两人,终于在时隔八年之后,第一次面对面地站着。
叶语莺停在原地,握着拐杖的手轻微地紧了紧。
“你回国了怎么不给我发消息?”孙英眼中立即露出了怨怼,但是低头看见叶语莺的拐杖时,眼神闪烁了几分,把剩下的抱怨又
第一版主